人工耳蜗
词语解释
人工耳蜗-简介 人工耳蜗(英文写法:cochlear implant system),又称人造耳蜗、电子耳蜗。人工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它可以帮助患有重度、极重度耳聋的成人和儿童恢复或提供听的感觉。这里的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是指双耳听阈大于90分贝(dBHL)听力级以上,配戴大功率助听器无效的人。人工耳蜗技术开始于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成为目前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据统计,全球现在约有5万多耳聋患者使用了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发展 人工耳蜗构造 从人类观察到插入液体的两种金属棒可以引起青蛙的腿部肌肉收缩,人类便开始了电刺激恢复听力的研究,直到1972年第一台与单导人工耳蜗相配套的声音处理器问世,证明了人类研究电刺激替代装置在整个人类世界的成功探索。人工耳蜗进入临床应用,成为目前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据统计,全球现在约有3万多耳聋患者使用了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种类 目前国内销售的人工耳蜗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美国。按照外形可分为体配式和耳背式。由于价格昂贵,每台售价均在10万元以上。因此国产人工耳蜗尚未广泛使用。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聋儿康复的日渐重视,人工耳蜗植入者越来越多。 人工耳蜗-组成 国产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一种已被证实可以帮助人交流更容易,相处更和谐的医疗选择。它使传统提高听力的方法又多了一种选择,例如,助听器不佳甚至没有效果的许多病例。人工耳蜗系统包括三个部分: 1.言语处理器: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进行滤波分析并且数字化成为编码信号。言语处理器将编码信号送到传输线圈。传输线圈将编码信号以调频信号的形式传入位于皮下的植入体的接收/刺激器。Nucleus 3系统的言语处理器包括:ESPrit 3G耳背式言语处理器SPrint大功率体佩式言语处理器。 2. 人工耳蜗植入体:人工耳蜗植入体将适量的电能传至耳蜗内部电极系列,沿着在序列上分布的电极刺激耳蜗内的残余听神经纤维。电声信息沿听觉通路传至大脑进行编译。 3. 言语编码策略:言语编码策略控制着对环境声音及言语的数字化处理。不同的编码策略所侧重的音调、响度和时相线索亦不同。人工耳蜗植入者对声音质量的倾向性有所不同,并且在使用根据他们个人需求设计出的言语编码策略时,其言语感知能力表现
词语分字解释
- 人(rén)
人 rén(ㄖㄣˊ)
(一)、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二)、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三)、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 工(gōng)
工 gōng(ㄍㄨㄥ)
(一)、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工人。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二)、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工业。工业革命。
(三)、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工作。工厂。竣工。
(四)、工作量:记工。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工。
(五)、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儿。工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工力。
(六)、细致,精巧:工巧。工整。工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七)、〔工尺( chǐ )〕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
(八)、善于,长于:工书善画。工于心计。
- 耳(ěr)
耳 ěr(ㄦˇ)
(一)、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 bèi )。耳垂。耳鬓厮磨( mó )。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二)、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三)、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四)、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五)、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六)、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 蜗(wō)
蜗(蝸) wō(ㄨㄛ)
(一)、〔蜗牛〕软体动物,有螺旋形扁圆的硬壳,头部有两对触角。吃嫩叶,对农作物有害。某些种类可供食用。
(二)、〔蜗居〕喻窄小的住所。
(三)、〔蜗螺〕软体动物,壳如笋状,螺层长,壳顶尖,生活于湖池中。
(四)、〔蜗蠃〕软体动物,壳淡玳瑁色,壳口边缘略翻出,生活于湖溪中。亦称“螺蛳”。
人工耳蜗相关词语(所含汉字:人 、工 、耳 、蜗 )
人工耳蜗相关成语(所含汉字:人 、工 、耳 、蜗 )
人工耳蜗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