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拔蚌
词语解释
象拔蚌:标准中文名称是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是远东包括华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级海鲜。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因其又大又多肉的红管,被人们称为“象拔蚌”。当地人并不吃象拔蚌,所以象拔蚌生长状况良好。但自从亚洲移民开始捕食北美的象拔蚌,使当地的象拔蚌变成濒临绝种。1996年中国市场开始人工养殖。 中文名称: 象拔蚌 外文名称: (Panopea abrupta 别称: 高雅海神蛤、皇蛤、管蛤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门 纲: 双壳纲 目: 海螂目 科: 潜泥蛤科 属: 海神蛤属 分布区域: 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详细解释 外形特征 象拔蚌是商业名称,其种名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俗称高雅海神蛤、皇蛤、管蛤等,象拔蚌因其又大又多肉的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象拔蚌又称海笋,属于软体动物门,是一种海产贝类,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通常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分布范围 象拔蚌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现在中国东南部沿海都有养殖。 生活环境 象拔蚌是埋栖型贝类,生活海区的水温为3—23℃,经人工养殖3年驯化,可适应水温为0—25℃,在水温低于25℃的时候,广东可在冬季和翌年春季进行反季节养殖,盐度为27‰—32‰,栖息底质以沙泥为主,水深3—18米,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有关,一般为50-80 厘米。象拔蚌苗种在壳长5-10厘米时潜沙能力很强,一般潜入只需5分钟;壳长15厘米以上即失去匍匐与潜沙能力,终生营穴居生活,不再移动,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 生活习性 象拔蚌以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为食,也可滤食沉积物和有机碎屑。象拔蚌的主要敌害是蟹、海星、蜗牛及鲽鱼等鱼类,成贝栖居于海底,有较强的保护能力。 生长繁殖 象拔蚌前4年生长较快,1龄贝壳长5-6厘米,重36-40克;2龄贝壳长8-10厘米,重200-250 克;3龄贝壳长10-12 厘米,重400-500 克;4龄贝壳长12-1
词语分字解释
- 象(xiàng)
象 xiàng(ㄒ一ㄤˋ)
(一)、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二)、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 拔(bá)
拔 bá(ㄅㄚˊ)
(一)、抽,拉出,连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长。
(二)、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拔数城。
(三)、吸出:拔毒。拔火罐儿。
(四)、选取,提升:提拔。拔擢。
(五)、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拔尖儿。出类拔萃。
(六)、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
(七)、改变:坚韧不拔。心志不可拔。
- 蚌(bàng bèng)
蚌 bàng(ㄅㄤˋ)
(一)、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蚌胎(指珍珠)。
象拔蚌相关词语(所含汉字:象 、拔 、蚌 )
象拔蚌相关成语(所含汉字:象 、拔 、蚌 )
象拔蚌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