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力擎起。
《管子·八观》:“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独伐也,大木不可独举也。’”
(二)、单独进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南御史改北》:“﹝南道御史 黄贞所 ﹞先籍 苏州 ,差巡 下江 。以桑梓不便行事,改北道差……同时 江亨泉 为 吴 之 太仓 人,亦拜南御史,以乡曲情,于 申 王 两政府已许之,而难于独举;适有 黄 先籍一事,南臺长为 耿楚侗 ,遂并题请改北。”
(三)、独受称举。
《淮南子·缪称训》:“帝王者多矣,而三王独称;贫贱者多矣,而 伯夷 独举。”
独举,拼音为dú jǔ,意思是独力擎起。
独(獨) dú(ㄉㄨˊ)
(一)、单一,只有一个:独唱。独立。独霸。独裁。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二)、老而无子:鳏寡孤独。
(三)、难道,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四)、〔独孤〕复姓。
(五)、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独谁受之?”
举(舉) jǔ(ㄐㄨˇ)
(一)、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二)、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三)、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四)、提出:举要。举例。
(五)、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六)、全:举国。举世。举家。
(七)、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八)、攻克:“一战而举鄢、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