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靠海,临海。
《南齐书·刘善明传》:“郡境边海,无树木。”《南史·萧勱传》:“ 广州 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二)、近陆地的海。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廉州 边海中有洲岛,岛上有大池。”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岂復欲观神仙於 瀛洲 ,求 安期 於边海,释金輅而顾云舆,弃文驥而求飞龙哉?”
(三)、海边。
唐 武元衡 《送严绅游兰溪》诗:“ 剡岭 穷边海,君游别岭西。” 唐 张乔 《望巫山》诗:“边海故园荒后卖,入关玄髮夜来衰。”
(四)、指我国西北靠近 青海湖 地方。
《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至 王莽 辅政,欲燿威德,以怀远为名,乃令译讽旨诸 羌 ,使共献 西海 之地,初开以为郡,筑五县,边海亭燧相望焉。”
(五)、边远。
三国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黄节 注:“《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疏引 孙炎 云:海之言晦,晦闇於礼义也。《荀子·王制篇》 杨倞 注曰:海谓荒晦絶远之地,不必至海水也。然则此诗言边海,谓边远耳。” 明 冯梦龙 《风流梦·二友言怀》:“先祖 柳州公 ,与你家 昌黎公 ,俱是饱学才子,却也时运不利,一箇贬在 潮阳 ,一箇贬在 柳州 ,都是边海烟瘴地方。”
【拼音】:biān hǎi【注音】:ㄅㄧㄢ ㄏㄞˇ
边(邊) biān(ㄅ一ㄢ)
(一)、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边缘。边沿。
(二)、国家或地区交界处: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
(三)、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边三角形。
(四)、旁侧,近旁:身边。边锋。
(五)、方面:边干( gàn )边学。
(六)、表示方位:上边。外边。
(七)、姓。
海 hǎi(ㄏㄞˇ)
(一)、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二)、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三)、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四)、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五)、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六)、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七)、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