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海雕
词语解释
虎头海雕是海雕属中最大型的成员。虎头海雕注释:在语源学上“Haliaeetus”是新拉丁语,意为“海雕”。“pelagicus”意为“公海的”,源自古希腊语中的“海洋”一字(即“pelagos”),是鹰科中的一种大型的猛禽。虎头海雕不仅分布区狭窄,而且数量已经极为稀少,估计在全世界仅有6000—7000只,在中国更为少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部分虎头海雕在冬季来临时都会往南迁至日本千岛群岛和北海道越冬。 中文名称: 虎头海雕 外文名称: European Storm-petrel,British Storm Petrel, European Storm Petrel, Storm Petrel 别称: 虎头雕、海雕、羌鹫 二名法: Kamchatkan Sea Eagle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海雕属 分布区域: 堪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海沿岸、黑龙江、库页岛北部及尚塔尔群岛 拉丁文名称: Haliaeetus pelagicus 命名时间: Linnaeus, 1758详细解释 外形特征 虎头海雕体长90—100厘米,翼展203到250厘米,雌性的体重介乎于6.8到10千克之间,而雄性的体重则仅介乎于5到6.5千克。根据有关的记录,身体最重的一只虎头海雕重达12.7公斤,翼展2.6米。因头部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纵纹,看似虎斑,因而得名。体型硕大,特征为有一黄色的特大鸟喙,它的体羽主要为暗褐色,虹膜、嘴、脚均为黄色,爪黑色。前额、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呈楔形的尾羽全部为白色。它的尾羽有14枚,比同属的其他海雕多2枚。飞翔时从上面看,腰部、尾羽和两翅前缘的白色与黑色的两翅以及其余上体呈鲜明的对比;从下面看,白色的翼缘,白色的尾下覆羽和尾羽与黑色的下体的对比也很强烈。虹膜-褐色;嘴-黄色;脚-黄色。 飞翔时,翅膀伸展,可见到双翼缘、尾下覆羽、尾羽的白色羽毛,与深色的身体形成强烈对比。他们锐利的双眼虹膜、强而准确的爪,以及威猛有力的喙,都呈现鲜艳的橘黄色,无论凌腾高空,或是停歇于枝头、海滨,都展现
词语分字解释
- 虎(hǔ)
虎 hǔ(ㄏㄨˇ)
(一)、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二)、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三)、古同“唬”,威吓。
(四)、古同“琥”,琥珀。
- 头(tóu tou)
头(頭) tóu(ㄊㄡˊ)
(一)、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 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二)、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三)、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四)、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五)、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六)、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七)、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八)、首领:头子。头目。
(九)、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十)、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十一)、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十二)、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十三)、(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十四)、(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 海(hǎi)
海 hǎi(ㄏㄞˇ)
(一)、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二)、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三)、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四)、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五)、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六)、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七)、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八)、姓。
- 雕(diāo)
雕 diāo(ㄉ一ㄠ)
(一)、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雕悍。一箭双雕。
(二)、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雕镌。雕塑。雕虫小技。
(三)、有彩绘装饰的:雕弓。雕鞍。雕青(在人体上刺花纹,涂上青色)。
(四)、同“凋”。
虎头海雕相关词语(所含汉字:虎 、头 、海 、雕 )
虎头海雕相关成语(所含汉字:虎 、头 、海 、雕 )
虎头海雕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