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犹躯体。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唐 元稹 《遣病》诗之八:“卧悲衾簟冷,病觉肢体轻。” 清 孙枝蔚 《无酒》诗之一:“节我肢体疲,省我奔走忙。” 丁玲 《水》四:“腐蚀了的人的、畜的肢体上,叮满了苍蝇。”
“肢体”是《圣经》的观念,《圣经》教导我们,信徒如同一个身子,只是分属不同的肢体,“因此以一个肢体受苦,全身就受苦”来教导大家彼此担当,同时也说明基督才是“头”,每一个肢体都接受“头”的指挥。这样的关系,耶稣也曾以葡萄树与枝子来比喻。总之,大家是一体的,而这样的关系,主要是从上帝而来,也因此有“主内”之称,表明大家在主里面是一家人。
肢 zhī(ㄓ)
(一)、人的手、脚、胳膊、腿的统称,亦指某些动物的四条腿:四肢(指两手两脚)。肢体。前肢。后肢。
体(體) tǐ(ㄊ一ˇ)
(一)、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二)、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三)、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四)、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五)、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六)、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七)、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 xíng )。
(八)、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九)、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