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犹下土,天下。
《书·金縢》:“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 孔 传:“言 武王 用受命帝庭之故,能定先人子孙於天下,四方之民无不敬畏。”《国语·楚语下》:“ 重 寔上天, 黎 寔下地。” 韦昭 注:“言 重 能举上天, 黎 能抑下地。” 唐 韩愈 《感三鸟赋》:“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
(二)、瘠地;下等的土地。
《周礼·地官·小司徒》:“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 贾公彦 疏:“下地家五人者,谓中地之下所养者五人。”《管子·乘马》:“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
(三)、孩子出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赶我到了家时,他的私孩子已经下地了!” 沙汀 《困兽记》二:“回到学校,不到一点钟孩子就下地了。”
(四)、谓到地里去干活。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九:“你下地回来,也有热饭吃。”
(五)、找地盘卖艺。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我到 天桥 来下地,不肯给胳臂钱,又教恶霸打个半死,把我扔在 天坛 根。”
下 xià(ㄒ一ㄚˋ)
(一)、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二)、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三)、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四)、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五)、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六)、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七)、进入:下海。
(八)、投送:下书。
(九)、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十)、谦辞:在下。下官。
(十一)、颁布:下令。
(十二)、攻克:攻下。
(十三)、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十四)、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十五)、退让:争执不下。
(十六)、做出判断:下结论。
(十七)、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下。
(十八)、用在名词后边(①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②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
(十九)、用在动词后边(①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②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③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
(二十)、少于:不下二百人。
(二十一)、动物生产:鸡下蛋。
地 dì(ㄉ一ˋ)
(一)、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二)、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三)、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四)、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五)、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六)、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七)、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八)、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九)、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十)、底子: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