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
词语解释
桑耶寺sāng yē sì 桑耶寺(藏语:bsam yas gtsug lag khang)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它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1996年,桑耶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5年,桑耶寺被评定为中国4A级旅游景点。
词语分字解释
- 桑(sāng)
桑 sāng(ㄙㄤ)
(一)、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
(二)、姓。
- 耶(yé yē)
耶 yé(一ㄝˊ)
(一)、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独不怜公子姊耶?”。是耶非耶?。
(二)、古同“爷”,父亲。
- 寺(sì)
寺 sì(ㄙˋ)
(一)、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二)、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观( guàn )。
(三)、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
桑耶寺相关词语(所含汉字:桑 、耶 、寺 )
桑耶寺相关成语(所含汉字:桑 、耶 、寺 )
桑耶寺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