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卑劣;低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进诗献谀得罪》:“ 嘉靖 十三年, 朝天宫 道士 张振通 ……有诗上进,乞赐宸翰序文。下部议,以猥鄙陈凟,僭踰狂悖,希图进用,詔下法司逮繫讯问。” 清 方文 《题王阮亭仪部像》诗:“其词猥鄙殊可笑,劣得盛名吾惑焉。”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猥鄙细儒,见闻素狭,钞辑芜陋,言无可採。”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满纸空言,甚而至于胡说八道,下流的却成为打诨,和猥鄙丑角,并无不同。”
(二)、用作谦词。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请假》:“伏念微臣草茅猥鄙,读诗书苦心焚膏继晷。”
猥鄙:卑劣;低劣。
猥 wěi(ㄨㄟˇ)
(一)、众,多。
(二)、琐碎烦杂:猥滥。猥杂。
(三)、苟且:“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四)、鄙陋,下流:卑猥。猥亵。猥劣。
(五)、谦辞,犹言辱:“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鄙 bǐ(ㄅ一ˇ)
(一)、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二)、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三)、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四)、轻蔑,看不起:鄙视。鄙夷。鄙弃。鄙薄。
(五)、品质低劣:卑鄙。
(六)、谦辞,用于自称:鄙人。鄙老。鄙见。
(七)、吝啬:鄙吝。鄙诈(贪吝诈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