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写奏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效各有机会》:“一日午后偶暇,为草疏,适书人又皆具,既成,视日尚未暮,遂封进。”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 梦阳 ﹞代 韩文 草疏劾 刘瑾 ,謫 山西 布政司经歷,復摭他事下狱。”
草 cǎo(ㄘㄠˇ)
(一)、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二)、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三)、粗糙,不细致:草率( 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四)、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①指汉字草书;②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五)、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六)、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七)、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
疏 shū(ㄕㄨ)
(一)、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jiě )。
(二)、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三)、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 luò )。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四)、不亲密,关系远的:亲疏。疏远。
(五)、不细密,忽略:疏忽。
(六)、空虚:志大才疏。
(七)、不熟悉:生疏。
(八)、粗劣:疏食。疏粝。
(九)、古同“蔬”,蔬菜。
(十)、分条说明的文字: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十一)、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十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