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犹入座,坐下。
《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 坐定。”《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於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 夷门 侯生 。”《水浒传》第二十回:“众人扶 晁天王 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中间焚起一炉香来。”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五章:“客人们都坐在炕上,干部们都坐在凳子上,大家的神气都很紧张。坐定之后,先由 郭占秀 开口。”
(二)、不费力而决定。
《孟子·滕文公上》:“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孙奭 疏:“以言其易定也。” 宋 曾巩 《制诏拟词·韩琦制》:“及受末命,戡济艰难,以己徇时,坐定大议。”
(三)、很容易地平定。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 许 ”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绍 将南师, 沮授 、 田丰 諫曰:‘师出歷年,百姓疲弊……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若遣而果也,则不烦一旅之师而坐定 梁 益 。”
(四)、犹言使稳定;安定。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抖搜了精神,坐定了性子一回。”
(五)、一定;肯定。
《西游记》第五二回:“ 行者 駡道:‘你这泼魔,今番坐定是死了!不要走,吃吾一掌。’”《西游记》第七五回:“既拿倒了 孙行者 , 唐僧 坐定是我们口里食也。”
坐 zuò(ㄗㄨㄛˋ)
(一)、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二)、乘,搭:坐车。坐船。
(三)、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四)、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五)、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六)、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七)、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八)、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九)、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十)、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十一)、同“座”。
定 dìng(ㄉ一ㄥˋ)
(一)、不动的,不变的: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 dū )。定稿。定数( shù )(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
(二)、使不变动:定案。定罪。决定。确定。
(三)、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定。
(四)、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定。
(五)、确凿,必然的:必定。镇定。
(六)、预先约妥:定计。定情。定货。定做。
(七)、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