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中的草。
唐 李益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运转春华至,岁来山草緑。”
(二)、犹言山野草莽。借指在野未仕。
《后汉书·李固传》:“方今之事,復同於前。臣伏从山草,痛心伤臆。”《晋书·隐逸传·郭文》:“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山草,读音shān cǎo ,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山中的草。
山 shān(ㄕㄢ)
(一)、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二)、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三)、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四)、姓。
草 cǎo(ㄘㄠˇ)
(一)、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二)、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三)、粗糙,不细致:草率( 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四)、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①指汉字草书;②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五)、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六)、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七)、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