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灵的体态。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復形,御轻舟而上泝。”
(二)、飘逸的形体。
晋 傅咸 《羽扇赋》:“凤凰于飞,翽翽其羽,况灵体以遐翔,匪六翮其焉举。”
(三)、具有神奇威力的物体。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三)》:“这时的宗教渐渐离开自然界和物质,神遂全为离于现实界的不可思议的灵体。”
(四)、指人。人为万物之灵,故称。
许地山 《空山灵雨·光的死》:“因为他走的时候脸上常带着很忧郁的容貌,所以一切能思维、能造作的灵体也和他表同情。”
灵体:可称为精神体、能量体或光环体。是无形无相的个体本源/灵核为特定目的所用所创造的,由思想、经验、情感等意识流所组成的有形体。是个体本源/灵核的一种“表现形式”和体验工具。
灵(靈) líng(ㄌ一ㄥˊ)
(一)、有效验:灵验。灵丹妙药。
(二)、聪明,不呆滞:灵巧。机灵。灵慧。
(三)、敏捷的心理活动:灵机。灵感。灵性。
(四)、精神:灵魂。心灵。英灵。
(五)、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神灵。精灵。
(六)、反映敏捷,活动迅速:灵活。灵犀。灵便( biàn )。
(七)、关于死人的:幽灵。灵魂。灵柩。
体(體) tǐ(ㄊ一ˇ)
(一)、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二)、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三)、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四)、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五)、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六)、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七)、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 xíng )。
(八)、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九)、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