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
王谟 辑本 汉 崔寔 《四民月令》:“ 齐 人呼寒食为冷节。以麯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糕。” 唐 韩偓 《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何处遇蔷薇,殊乡冷节时。” 宋 王禹偁 《清明日独酌》诗:“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清 黄景仁 《摸鱼儿·寒食漫兴》词:“梦惊回,今朝冷节,天阴难得窗亮。”
【拼音】:lěnɡ jié【释义】: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出处】:王谟 辑本 汉 崔寔 《四民月令》:“ 齐 人呼寒食为冷节。以曲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糕。”【示例】:清 黄景仁 《摸鱼儿·寒食漫兴》词:“梦惊回,今朝冷节,天阴难得窗亮。”
冷 lěng(ㄌㄥˇ)
(一)、温度低,与“热”相对:冷天。冷藏。冷冻。冷涩。冷飕飕。
(二)、寂静,不热闹:冷落。冷寂。冷静。冷清。
(三)、生僻,少见的:冷僻。冷字。
(四)、不热情,不温和:冷遇。冷淡。冷峻。冷漠。冷嘲热讽。冷若冰霜。冷酷无情。
(五)、不受欢迎的,没有人过问的:冷货。冷门儿。
(六)、突然,意料以外的:冷然。冷不防。冷枪。冷战。
(七)、姓。
节(節) jié(ㄐ一ㄝˊ)
(一)、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二)、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三)、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四)、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五)、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六)、礼度:礼节。
(七)、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八)、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九)、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十)、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十一)、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十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