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在某区域内的固定住处。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蛮夷虽附阻巖谷,而类有土居,连涉 荆 交 之区,布护 巴 庸 之外,不可量极。”
(二)、世代居住。
《元典章·圣政二·恤流民》:“流民所至之处随即係官房舍,并劝諭土居之家、寺观庙宇,权与安存。”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你可是土居也,可是寄居?”《水浒传》第六一回:“这人是 北京 土居人氏。”
(三)、当地的房舍。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以罪废无所归,旅於 吴 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闢之地,以舒所怀。”
土居,是指在某区域内的固定住处,出自《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
土 tǔ(ㄊㄨˇ)
(一)、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二)、疆域:国土。领土。
(三)、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四)、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五)、不合潮流:土气。
(六)、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七)、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八)、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九)、姓。
居 jū(ㄐㄨ)
(一)、住:居住。居民。同居。隐居。居处( chǔ )(a.住所;b.指生活处境)。
(二)、居住的地方:新居。故居。迁居。蜗居(喻窄小的住所)。
(三)、当,占,处于:居首。居中。居高临下。二者必居其一。
(四)、安着,怀着:居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五)、积蓄,储存:奇货可居(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六)、停留:居守。
(七)、平时:平居。
(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