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指留声机。后也指收音机。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一角话匣子里奏着轻婉的提琴。” 萧乾 《平绥琐记》:“许多闲散人堵在巷口去听布店的话匣子。” 胡适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这屋里,凡是物质文明所赐的生活需要品,--电灯,电话,热气,浴室,游水池,钢琴,话匣,等等,--无一不有。”
(二)、比喻爱说话的嘴。
《镜花缘》第七三回:“我这 紫芝妹妹 话匣子要开了,有半天説哩。” 巴金 《春》二十:“ 杨嫂 的话匣子一旦打开,便不容易收场。” 丁玲 《粮秣主任》:“他的话匣子开了,就像 永定河 的水似的阻拦不住。”
(三)、喻指爱说话的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今天为了 君才 、 老范 ,还有咱们的话匣子 老吴 和 彦文 ,你可大大地卖了力气。”
话匣子,汉语词,原指留声机,后也指收音机。比喻爱说话的嘴。喻指爱说话的人。
话(話) huà(ㄏㄨㄚˋ)
(一)、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说话。会话。对话。情话。话题。
(二)、说,谈论:话别。话旧。话柄(话把儿,别人谈笑的资料)。茶话会。
匣 xiá(ㄒ一ㄚˊ)
(一)、收藏东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盖可以开合:匣子。木匣。梳头匣。
子 zǐ(ㄗˇ)
(一)、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二)、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三)、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四)、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五)、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dàn )。棋子儿。
(六)、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七)、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八)、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九)、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十)、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十一)、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十二)、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十三)、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十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