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作“ 邪炁 ”。中医指伤人致病的因素。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素问·欬论》:“皮毛先受邪气。”《云笈七籤》卷三六:“诸风瘑疾尠不在卧中得之,卧则百节不动,故受邪炁。”
(二)、妖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道士曰:‘君身邪气縈绕,何言无?’”《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是个龙,胸前也有一块骨头,状如石卵,叫作‘龙亶’,含在口里,专能避一切邪气。”
(三)、不正当的风气或行为。
《淮南子·诠言训》:“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唐 吕温 《张荆州画赞》:“君子小人,摩肩于朝,直声遂寝,邪气始胜,中兴之业衰矣。” 茅盾 《一个女性》:“人们即使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无邪气,却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阴险鬼祟。”
邪气亦作“ 邪炁 ”。中医指伤人致病的因素,诸如风、寒、暑、湿、燥、热(火)、食积、痰饮等。,另指不正当的风气或行为。
邪 xié(ㄒ一ㄝˊ)
(一)、不正当,不正派:邪恶( è )。邪念。邪说。
(二)、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
(三)、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 zhòng )邪。
(四)、妖异怪诞:邪魔。邪术。
(五)、古同“斜”。
气(氣) qì(ㄑ一ˋ)
(一)、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二)、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三)、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四)、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五)、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六)、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 shèng )。忍气吞声。
(七)、欺压:受气。
(八)、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九)、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十)、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