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 纳凉 ”。
(二)、亦作“ 纳凉 ”。乘凉。
南朝 陈 徐陵 《内园逐凉》诗:“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宋 苏轼 《和子由木山引水》之一:“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纳凉玩月,到处有之。” 王统照 《搅天风雪梦牢骚》:“若在夏天,虽是晚上由那里经过,还可与纳凉的农人们相谈。”
纳:乘。纳凉,就是乘凉的意思,指为避热而在阴凉处歇息。见苏轼《和子由木山引水》之一:“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纳(納) nà(ㄋㄚˋ)
(一)、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二)、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三)、享受:纳福。纳凉。
(四)、缴付:纳税。
(五)、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六)、姓。
凉 liáng(ㄌ一ㄤˊ)
(一)、温度低:凉快。凉爽。凉意。凉气。阴凉。凉丝丝。凉亭。荒凉。
(二)、喻灰心,失望:听到这消息,我凉了半截。
(三)、中国西晋末年至北魏,各族统治者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五凉(前、后、南、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