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哑巴。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 福童 ,是个哑子,不会説话。”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廿二日》:“一生菜,一汤,一牛排,一冰其凌。--哑子旅行的喜剧。”参见“ 哑巴 ”。
哑子,汉语拼音yǎ zī,意思是哑巴。出自郑廷玉 《后庭花》。
哑(啞) yǎ(一ㄚˇ)
(一)、不能说话:聋哑。哑巴。哑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二)、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哑。嘶哑。
(三)、无声的:哑剧。哑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四)、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哑炮。
(五)、笑声(旧读 yǎ ㄧㄚˇ ):哑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子 zǐ(ㄗˇ)
(一)、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二)、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三)、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四)、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五)、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dàn )。棋子儿。
(六)、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七)、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八)、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九)、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十)、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十一)、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十二)、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十三)、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十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