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沾血的衣服。
唐 李翱 《韩吏部行状》:“先太史为国打 朱滔 , 滔 遂败走,血衣皆在。”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自淮归浙东>序》:“又有被伤者扶持强行,血衣淋漓,见者伤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 朱 曰:‘……皆我之为,妇实不知之也。’问:‘何凭?’答言:‘血衣可证。’”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十二章:“ 芳林嫂 默默的把 老洪 的血衣解开,烘着火,像一年前给丈夫洗伤口一样,用温开水往 老洪 的伤口上经轻的洗着。”
血 xuè(ㄒㄩㄝˋ)
(一)、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二)、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三)、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衣 yī(一)
(一)、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衣服。衣着( zhuó )。衣冠。衣架。衣锦还( huān )乡。
(二)、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衣。糖衣。肠衣。
(三)、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
(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