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 时匦院主持人,专管臣民书奏之官。原称匦使。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武后 时,投匭者或不陈事,而谩以嘲戏之言。乃置使閲其书奏…… 明皇 以‘匭’字声似鬼,改‘匭使’为‘献纳使’。 乾元 初,復其旧名。” 唐 杜甫 有《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参见“ 匭院 ”。
献(獻) xiàn(ㄒ一ㄢˋ)
(一)、恭敬庄严地送给:奉献。贡献。捐献。献身。献礼。借花献佛。
(二)、表现出来:献技。献艺。献媚。献丑。
(三)、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
纳(納) nà(ㄋㄚˋ)
(一)、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二)、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三)、享受:纳福。纳凉。
(四)、缴付:纳税。
(五)、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六)、姓。
使 shǐ(ㄕˇ)
(一)、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二)、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三)、让,令,叫:迫使。
(四)、假若:假使。即使。
(五)、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