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因以“思鱸蒓”喻思乡归隐。
宋 陆游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鱸蒓。”亦作“ 思鱸膾 ”、“ 思蒓鱸 ”。 唐 郑谷 《舟行》诗:“ 季鹰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时自古难。”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昔人思蒓鱸而归隐,鱸鱼乃隐逸之兆,这等看来,我和你一世安閒了。”
思鲈莼,典故名,典出《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喻思乡归隐。
思 sī(ㄙ)
(一)、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二)、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三)、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四)、姓。
鲈(鱸) lú(ㄌㄨˊ)
(一)、〔鲈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
(二)、(鱸)
莼(蒓) chún(ㄔㄨㄣˊ)
(一)、〔莼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叶子椭圆形,开暗红色花。茎和叶背面都有黏液,可食。简称“莼”。
(二)、(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