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谓词气平和而说理透彻。
《文选·陆机<文赋>》:“奏平彻以闲雅,説煒曄而譎誑。” 李周翰 注:“奏事帝庭,所以陈叙情理,故和平其词,通彻其意,雍容闲雅,此焉可观。” 章炳麟 《论式》:“然 王充 於 汉 独称 谷永 , 谷永 之奏,犹似质不及文,而独为后世宗,总之不离平彻者近是。”
(二)、犹言常轨。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 开元 中, 裴光庭 为吏部,始循资格以一贤愚,遵平彻者喜其循常,负材用者受其抑屈。”
平 píng(ㄆ一ㄥˊ)
(一)、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二)、均等:平分。平行( xíng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三)、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四)、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五)、治理,镇压:平定。
(六)、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七)、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八)、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九)、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十)、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十一)、姓。
(十二)、〔平假( 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十三)、古同“评”,评议。
彻(徹) chè(ㄔㄜˋ)
(一)、通,透:贯彻。透彻。彻底。彻骨。彻悟。响彻。
(二)、治,开发:“彻田为粮”。
(三)、毁坏:“彻我墙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