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宠的子女。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也。”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魏文侯 与 田子方 语,有两僮子衣青白衣而侍於君前, 子方 曰:‘此君之宠子乎?’ 文侯 曰:‘非也,其父死於战,此其幼孤也,寡人收之。’”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我羡慕你的宠子,炭坑里的工人。”
chǒng zǐ ㄔㄨㄙˇ ㄗㄧˇ 宠子(宠子)得宠的子女。《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也。”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魏文侯 与 田子方 语,有两僮子衣青白衣而侍於君前, 子方 曰:‘此君之宠子乎?’ 文侯 曰:‘非也,其父死於战,此其幼孤也,寡人收之。’”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我羡慕你的宠子,炭坑里的工人
宠(寵) chǒng(ㄔㄨㄥˇ)
(一)、爱:宠爱。宠儿。宠信。宠幸。得宠。失宠。争宠。
(二)、纵容,偏爱:别把孩子宠坏了。
(三)、妾:纳宠。
(四)、推崇:尊宠。
子 zǐ(ㄗˇ)
(一)、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二)、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三)、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四)、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五)、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dàn )。棋子儿。
(六)、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七)、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八)、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九)、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十)、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十一)、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十二)、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十三)、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十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