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愣寺庙会
词语解释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境内,是藏传佛教在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的一个中心,代表了藏传佛教的经义教规,是藏族及其它民族对佛教贡献的突出表现。详细解释 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以宗教节日最为显著,在一年中公开大会有七次。 A. 正月祈祷大会 祈祷大法会自正月初三起,至十七日止,寺内每日集会七次,聚集于大经堂或讲经场。此时该寺喇嘛常念经,如祈祷佛教发达,常驻人间,天下太平,天堂安乐,幸福之类,并且僧人能得到比平时多得多的布施。除了一般性劳动外,这时寺内显得十分热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为正月十三的“亮佛”也叫展佛节。将绣制在布上的如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宗喀巴等长宽数十丈的佛像列于夏河对岸的山坡上。大法台作法,各昂欠(活佛公馆)均派代表一人由扎喜扎卜丹神殿到佛像前念经。化妆的土地神轻便简短地跳舞,饰作老虎横冲直撞,一面打场子,一面取乐于民间。宽肩臂的僧官,肃穆庄严的仪态,执鞭维持秩序的铁棒喇嘛,加上满山遍野的善男信女,争着触一触佛的边缘,好不热闹。 第二为十四日的“大跳”,藏语为“掐姆勤”,会场在大经堂外的广场。节日前,寺内先念十天经,主要是畏怖金刚及法王的密咒,求他答应,并敬请他的威力。更为燔祭,意为“烧了献给”,舞时,演员的伴奏的分别为二十人左右,同念“阎王铁城” 大威德经,经堂大门的左边,挂法王像,意在以法王饰作阎王镇压阎王的凶暴,并驱除一切恶鬼。 跳神时首先出场的是,先查出事鬼四名,形如骨架。据说在拉卜楞寺进行天葬的杂司沟若逢死人太多时,骨架便出现,送葬者便更换另一个地方。之后“葛固尔”,法王及待从等都一齐出来,作圆圈舞。这一幕完毕,“黑帽头子”(舞头)再出来,后便有许多“黑帽子”围着他舞。法王舞时,向舞头泼血两次,算是献与法王的饮食。 跳舞完后,便烧掉三棱供,布绘人形。便说该压的压了,该毁的毁了。 此跳神舞,据说是班神一世以神力到理想国所亲眼见的,因此凡参加过这个会的,到理想国后都有官职。 第三为十五日晚的酥油花供(详见塔尔寺庙会)。 第四为十六日抬着未来佛“转古巴”,即制服僧众拥着佛像,由经堂出来,向右绕寺一周,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以前有过诸佛,释
词语分字解释
- 拉(lā lá)
拉 lā(ㄌㄚ)
(一)、牵,扯,拽:拉车。拉网。拉下马(喻使某人下台)。
(二)、用车载运:拉货。
(三)、使延长:拉延。拉伸。
(四)、排泄粪便:拉屎。
(五)、联络:拉拢。拉帮结伙。
(六)、摧折:摧枯拉朽。
(七)、带领转移:把部队拉出去。
(八)、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小提琴。
(九)、抚养子女:拉扯。
(十)、帮助:他有困难,拉他一把。
- 卜(bǔ bo)
卜 bǔ(ㄅㄨˇ)
(一)、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
(二)、预料,估计,猜测:预卜。
(三)、选择(处所):卜宅。卜邻。
- 愣(lèng)
愣 lèng(ㄌㄥˋ)
(一)、发呆,失神:愣怔。愣神儿。发愣。
(二)、卤莽,说话做事不考虑效果:愣头愣脑。愣冲冲。他愣是要去。
- 寺(sì)
寺 sì(ㄙˋ)
(一)、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二)、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观( guàn )。
(三)、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
- 庙(miào)
庙(廟) miào(ㄇ一ㄠˋ)
(一)、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庙。宗庙。太庙。
(二)、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庙。岳庙。寺庙。
(三)、王宫的前殿,泛指朝廷:庙堂。
- 会(huì kuài)
会(會) huì(ㄏㄨㄟˋ)
(一)、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审。会话。
(二)、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会议。开会。
(三)、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会。省会。
(四)、彼此见面:会面。会见。
(五)、付钱:会账。会钞。
(六)、理解,领悟,懂:会心,体会。
(七)、能,善于:会游泳。会英语。
(八)、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会难得。
(九)、一定,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
(十)、恰好,正好:会天大雨。
(十一)、一小段时间:会会儿。
拉卜愣寺庙会相关词语(所含汉字:拉 、卜 、愣 、寺 、庙 、会 )
拉卜愣寺庙会相关成语(所含汉字:拉 、卜 、愣 、寺 、庙 、会 )
拉卜愣寺庙会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