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版画

词语解释

瓷版画,又称瓷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端于瓷都景德镇,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形成于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镇、九江等及邻近省市。是瓷器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传承了赣文化的历史。详细解释 历史渊源 始于清朝末年 南昌市东湖区文化馆馆长舒筱玲说,虽然瓷版画始于清朝末年,迄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如果要追溯它的历史渊源,还得从唐朝说起。据其介绍。瓷版画是从中国传统瓷器基础上演变而来。最初瓷器只是为满足实用,到了唐朝才逐渐向装饰方面发展。明代中叶,西方珐琅传入中国,于是就增加了斗彩和五彩,为陶瓷绘画艺术增加了不少颜色。清代以后,彩瓷色釉发展到五彩兵分的境界,一批文人开始介入绘瓷艺术。 自釉上彩绘在清代流行之后,许多大城市的瓷器店在经营景德镇彩瓷的同时,为满足当地客户的要求,也购买景德镇的白胎瓷,并聘请高手彩绘,自设红炉烧制。江西境内的南昌、九江、吉安等城市的瓷器店很早就开始自设红炉加彩,尤其是南昌的瓷绘一人最多,规模最大,瓷上肖像画的发展重点也转移到这里了。 梁兑石带入南昌 民国初年,南昌人梁兑石在现金的中山路繁华地段开设了丽泽轩瓷庄,招收学徒,聘请艺人按照顾客要求绘制肖像和粉彩瓷器,开创了瓷版画在南昌发展的先河。当时丽泽轩聘请的一人中,工于瓷上肖像画的画家有梁燮亭、吴月山、杨树藩、游家发等人,他们培养了许多学徒,在瓷上肖像画艺术方面卓有成就。后期影响很大的杨厚兴、邹昆仑、杨知行等也是在丽泽轩开始学艺的。他们所画的每一幅肖像画都写有梁兑石监制字样。 在梁兑石的带领下,南昌市陆续开有解放前西大街的“中华瓷庄”、子固路的“肖庐瓷像馆”、“丽芳瓷像馆”等陆续开设,一大批此版画家也随之诞生。如:吴月山、梁燮亭、杨厚兴等。抗战时期,日军逼进南昌,绘瓷艺人被迫四处逃难,为了糊口谋生,客观上也将肖像画艺术传播于各地。但不少艺人死于逃难,梁兑石即在逃往四川途中遇难,杨厚兴的师傅吴月山也在逃往黎川时病亡。 瓷版画 上世纪40年代走向世界 抗战胜利后,艺人们陆续返回家乡,南昌又多了几家瓷像馆。如刘春华、夏道爽二人重开规模较大的“新中华瓷庄”、梁兑石的儿子梁少石“新丽泽轩”、杨厚兴开的“最明轩瓷像馆”、陈信高的“丽影瓷像馆

词语分字解释

  • (cí)

    cí(ㄘˊ)

    (一)、用高岭土烧成的一种质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细致而坚硬:陶瓷。瓷瓶。瓷壶。瓷碗。瓷器。瓷砖。

  • (bǎn)

    bǎn(ㄅㄢˇ)

    (一)、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用木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木版书。活字版。底版。修版。

    (二)、印刷物排印一次(可多次印刷)及有关的事物:排版。再版。版本。出版。版权。

    (三)、报纸的一面:头版头条重大新闻。

    (四)、打土墙用的夹板:版筑(筑土墙)。

    (五)、户籍:版图(原指户籍和地图,现泛指国家疆域,如“我国版版辽阔”)。

  • (huà)

    画(畫) huà(ㄏㄨㄚˋ)

    (一)、绘图:绘画。画图。画像。画地为牢。画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二)、图像:画面。画片。画坛。画板。画卷( juàn )(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画外音。图画。诗中有画。

    (三)、写,签押,署名:画到。画卯。画押。画供。

    (四)、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画。指手画脚。“曲终收拨当心画”。

    (五)、字的一笔称一画:笔画。

    (六)、同“划1”。

瓷版画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瓷版画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瓷版画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