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徒的塔状盛尸器。
《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长老将自己龕子,粧了 可常 ,抬出山顶。”《水浒传》第一一九回:“ 宋江 自取金帛……合个朱红龕子盛了,直去请 径山 住持 大惠禪师 ,来与 鲁智深 下火。”《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龕子前面放了一个 宣德 年製的香炉,光彩夺目,从金子里透出硃砂斑来。”
龛(龕) kān(ㄎㄢ)
(一)、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佛龛。神龛。
(二)、古同“戡”,平定。
子 zǐ(ㄗˇ)
(一)、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二)、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三)、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四)、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五)、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dàn )。棋子儿。
(六)、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七)、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八)、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九)、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十)、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十一)、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十二)、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十三)、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十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