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

yī lǐ

一理读音发音

词语:一理 (yili)包含汉字:

首字母:Y 首字拼音:yi

词语解释

(一)、同一准则。《吕氏春秋·审分》:“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高诱 注:“身治则国治,故曰一理之术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然则八代之制,几可以一理贯。”刘良 注:“一理谓合典则也。”《二程遗书》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明 胡居仁《居业录·心性》:“天地人物,分虽不同,同此一理。”
(二)、一个道理。南朝 梁 刘孝标《辨命论》:“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验。”宋 真德秀《问格物致知》:“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宣和遗事》前集:“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
(三)、同一地理区域。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 吴 与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吴 侵伐,大过五也。”
(四)、温习一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详细解释

(一)、同一准则。

《吕氏春秋·审分》:“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 高诱 注:“身治则国治,故曰一理之术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然则八代之制,几可以一理贯。” 刘良 注:“一理谓合典则也。”《二程遗书》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明 胡居仁 《居业录·心性》:“天地人物,分虽不同,同此一理。”

(二)、一个道理。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验。” 宋 真德秀 《问格物致知》:“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宣和遗事》前集:“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

(三)、同一地理区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 吴 与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吴 侵伐,大过五也。”

(四)、温习一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词语分字解释

  • (yī)

    yī(一)

    (一)、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二)、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三)、全;满:一生。一地水。

    (四)、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五)、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六)、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七)、乃;竞:一至于此。

    (八)、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九)、或者:一胜一负。

    (十)、初次:一见如故。

    (十一)、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 (lǐ)

    lǐ(ㄌ一ˇ)

    (一)、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二)、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三)、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四)、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五)、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六)、古代指狱官、法官。

    (七)、姓。

一理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一理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一理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5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