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 时 突厥 、 口纥 等族高官的一种称谓。源于古突厥语tarkan。一说,源于匈奴语“单于”。
《新唐书·突厥传上》:“ 突厥 阿史那 氏,盖古 匈奴 北部也……其别部典兵者曰设,子弟曰特勒,大臣曰叶护,曰屈律啜、曰阿波、曰俟利发、曰吐屯、曰俟斤、曰阎洪达、曰頡利发、曰达干,凡二十八等,皆世其官而无员限。”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契丹 在 回纥 统治时期,氏族、部落长曾采用过‘达干’、‘梅落’等 回纥 称号。”
(二)、练达强干。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 士杰 素有达干才,篤交任侠,毁家团练,前后接仗,几入城者再,贼切齿。”
达(達) dá(ㄉㄚˊ)
(一)、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
(二)、通晓:洞达。练达。
(三)、遍,全面: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四)、到:到达。抵达。通宵达旦。
(五)、实现:目的已达。
(六)、传出来:传( chuán )达。转( zhuǎn )达。
(七)、得到显要的地位:显达。达官贵人。
(八)、姓。
干(乾) gān(ㄍㄢ)
(一)、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二)、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三)、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四)、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五)、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六)、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七)、个数:若干。
(八)、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九)、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十)、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十一)、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十二)、〔干将( jiàng )〕古剑名。
(十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