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
《旧唐书·张文收传》:“太乐有古钟十二,近代惟用其七,餘有五,俗号哑钟,莫能通者。”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十二律中,唯用七声,其餘五调,谓之哑钟,不用也。”
(二)、喻指蕴藏的才识。
唐 黄滔 《上赵起居启》:“若不仰投门舘,虔佇发扬,则永携疑玉以汍澜,长伴哑钟而泯默。”
哑(啞) yǎ(一ㄚˇ)
(一)、不能说话:聋哑。哑巴。哑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二)、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哑。嘶哑。
(三)、无声的:哑剧。哑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四)、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哑炮。
(五)、笑声(旧读 yǎ ㄧㄚˇ ):哑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钟(鐘、鍾) zhōng(ㄓㄨㄥ)
(一)、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钟。编钟(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钟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二)、计时的器具:钟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钟。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三)、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钟头(小时,如“开了一个钟钟的会”)。
(四)、杯子。
(五)、集中,专一:钟情(感情专注)。钟爱(特别爱)。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