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诂学术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
钱锺书 《管锥编·周易正义·论易之三名》:“一字多意,粗别为二。一曰并行分训……二曰背出或歧出分训,如‘乱’兼训‘治’,‘废’兼训‘置’,《墨子·经》上早曰‘已:成,亡’;古人所谓‘反训’,两义相违而亦相仇。”
利用事物的两面性,以反面去诠释正面,达到令人接受的目的。
反 fǎn(ㄈㄢˇ)
(一)、翻转,颠倒: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
(二)、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
(三)、抵制,背叛,抗拒:反霸。
(四)、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反常。
(五)、回击,回过头来:反驳。反攻。反诘。反思。反躬自问。
(六)、类推:举一反三。
训(訓) xùn(ㄒㄨㄣˋ)
(一)、教导,教诲: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 jiào )训。培训。
(二)、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训。
(三)、典式,法则:不足为训。
(四)、解释词的意义: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诂训”、“故训”)。训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