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簞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之五:“黄壚处处提簞食,緑柳村村挂纸钱。”
(二)、犹蔬食。
《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若申其志,虽簞食不厌也。”《游宦纪闻》卷八引 宋 苏绍叟 《摸鱼儿》词:“文章事,到底将身自误,功名难料迟暮。鶉衣簞食年年瘦,受侮世间儿女。” 明 唐顺之 《书医施氏妇事》:“乡邻之鬭,虽圣贤亦谓可以无救,而簞食之费,虽好名者亦所必惜。”
箪食,拼音dān sì,是指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箪(簞) dān(ㄉㄢ)
(一)、古代盛饭的圆竹器:箪食( sì )壶浆(形容劳军)。箪食( sì )瓢饮(喻生活贫苦;亦指安贫乐道)。
食 shí(ㄕˊ)
(一)、吃:食肉。食欲。
(二)、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三)、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四)、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