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亮貌。
唐 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月之郊》:“高阁高阁,珠缀结络。金铺烂若,不集于鸟雀。”
(二)、盛开貌。
清 孙枝蔚 《送方圣羽还山》诗之一:“君归当九月,菊花方烂若。”
làn ruò ㄌㄢˋ ㄖㄨㄛˋ 烂若(1).光亮貌。 唐 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月之郊》:“高阁高阁,珠缀结络。金铺烂若,不集于鸟雀。”(2).盛开貌。 清 孙枝蔚 《送方圣羽还山》诗之一:“君归当九月,菊花方烂若。”
烂(爛) làn(ㄌㄢˋ)
(一)、因过熟而变得松软:烂糊。煮烂。
(二)、程度极深:台词背得烂熟。
(三)、东西腐坏:腐烂。
(四)、灼伤:焦头烂额。
(五)、崩溃,败坏:敌人一天天烂下去。
(六)、破碎:破烂。烂纸。
(七)、头绪杂乱:烂摊子。
(八)、明,有光彩:烂银枪。烂漫。
若 ruò(ㄖㄨㄛˋ)
(一)、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二)、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三)、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四)、约计:若干( gān )。若许。
(五)、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六)、顺从:“曾孙是若。”
(七)、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八)、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九)、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十)、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十一)、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