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指古代的 狄 族。因其主要居住于北方,故称。后用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孟子·梁惠王下》:“东面而征西 夷 怨,南面而征北 狄 怨。”《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引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其后,北 狄 讲和,西戎纳款。” 马君武 《从军行》:“北 狄 寇边郡,飞电羽书急。”
北 běi(ㄅㄟˇ)
(一)、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二)、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狄 dí(ㄉ一ˊ)
(一)、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二)、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三)、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四)、有力的麋鹿。
(五)、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