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谓好德、贤贤、有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自荐表》:“若三适称美,必九锡光荣。” 王琦 注:“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
(二)、三件适意的事。
唐 白居易 《三适赠道友》诗:“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况我心又适,兼忘是与非。” 明 张九韶 《群书拾唾·人伦礼用》:“ 东坡 三适:日起理髮,午窗坐睡,夜卧濯足。”
三适,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谓好德、贤贤、有功;也指三件适意的事。
三 sān(ㄙㄢ)
(一)、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二)、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适(適) shì(ㄕˋ)
(一)、切合,相合:适当。适龄。适销。适度( dù )(程度适当)。适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二)、舒服:适意。舒适。
(三)、刚巧:适中。适值(恰好遇到)。适可而止。
(四)、刚才,方才:适才(刚才)。适间。
(五)、往,归向:无所适从。
(六)、旧称女子出嫁: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