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作的本文,区别于“序言”、“注解”、“附录”等。
《左传·隐公九年》“十一月甲寅, 郑 人大败 戎 师” 晋 杜预 注:“此皆 春秋 时事,虽经无正文,所谓必广记而备言之。”《朱子语类》卷十一:“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义同而衍例》:“盖古书未有笺注,学者守其师説,口相传受,遂以训詁之字误入正文。” 茅盾 《你往哪里跑》:“读者诸君:这一章是本书正文的一个‘楔子’。”
(二)、本字。
章炳麟 《文学说例》:“父子、君臣、夫妇,各有正文,而昆弟独假于‘韦’、‘朿’之次第,其后乃因缘以製‘弟’字。”
(三)、指合乎正常写法的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故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
正文,是指著作的本文。
正 zhèng(ㄓㄥˋ)
(一)、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 zhōng )。正襟危坐。
(二)、合于法则的:正当( dāng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三)、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四)、恰好:正好。正中( zhōng )下怀。
(五)、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六)、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七)、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八)、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九)、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十)、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十一)、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 shù )。
(十二)、姓。
文 wén(ㄨㄣˊ)
(一)、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二)、刺画花纹:文身。
(三)、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四)、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五)、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六)、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七)、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八)、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九)、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十)、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十一)、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十二)、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十三)、掩饰:文过饰非。
(十四)、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十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