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减压游
词语解释
公墓减压游 -简介 “公墓减压游”,是公墓向都市白领发出的“都市白领减压游”,旨在“感悟人生、释放压力”的“减压一日游”活动,因总共只有2人报名而被迫取消。 2009年3月份,上海福寿园和其他6家公墓推出了“都市陵园游活动”,旨在让青少年更加珍视生命,并且让白领减轻压力,与大自然和人文文化亲密接触。推出以后,颇受都市白领的喜爱,并将墓地游作为一次心灵的感悟之旅。张经理认为,这次推出这个“白领减压游”也是希望大家对墓地的看法有所改观,“墓地也承载着深厚的殡葬文化,也是一个清静的具有参观价值的地方。” 白领反应 龚小姐在一家IT公司工作,月收入在5000以上,当她听说“墓地游”这个消息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激动。龚小姐表示,平常从来不去这种地方,但是对墓地这种地方又是充满好奇,在公司工作压力较大,“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的时间都没有,整天对着电脑,有点郁闷。” 缓解压力不一定要去墓地李先生的反应则和龚小姐的相反,听说“墓地游”之后,他的反应比较冷静,缓解压力干吗一定要去墓地啊?李先生认为缓解压力的话,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吃个饭,或者跳个舞,干吗要去比较阴森的墓地呢。“国外公墓是散步的好地方”据南京某公墓的张经理介绍,在国外,一些墓地建设得很园林化,特别是在春天这个季节里,墓地里鸟语花香,环境清静宜人。“每个季节都会有很多市民到墓地去散步,对于他们来说,墓地并不可怕,而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好地方。” 取消原因 1、“公墓游”脱离情感联接 “推出‘公墓游’的心理预期,不外乎让人在这种特殊场所,产生‘体验式感受’,从而顿悟人生。的确,‘向后看’也是释放压力的契机,但可能的存在不等于普遍的方法,这主要取决于游者与死者能否进行‘精神沟通’。通常,面对一片陌生的墓地,游者的震撼心理要大于自省心理,甚至会带来心理紊乱。但如果面对的是亲人墓园,则有助于内心的体悟和宣泄。”南京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宁教授如是说。 南京大学心理教育中心主任桑志芹教授的观点与张宁不谋而合。她认为,人生感悟和情感升华都不能脱离一定的情境,烈士陵园就比公墓更具情感联接的基础。公墓在民间是“恐怖”、“晦气”、“可怕”的代名词,这也是都市白领抵制“公墓游”的主要动因;而烈士陵园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公共精神家园,公众的崇敬意识大大超过恐怖意识,更适宜心灵的反思。 从认知角度讲,一个人面对与己无关的墓碑,恐怕很难“感悟人生”,而去烈士陵园
词语分字解释
- 公(gōng)
公 gōng(ㄍㄨㄥ)
(一)、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二)、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三)、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四)、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五)、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六)、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七)、雄性的:公母。公畜。
(八)、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九)、姓。
- 墓(mù)
墓 mù(ㄇㄨˋ)
(一)、埋葬死人的地方:墓穴。墓地。墓园。墓道。墓碑。坟墓。墓志铭。
- 减(jiǎn)
减 jiǎn(ㄐ一ㄢˇ)
(一)、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减价。减员。缩减。削减。偷工减料。
(二)、降低程度,衰退:减轻。减弱。减少。减色。减产。减免。减缓。
- 压(yā yà)
压(壓) yā(一ㄚ)
(一)、从上面加力:压住。压碎。压缩。泰山压顶。
(二)、用威力制服、镇服:镇压。压服。压迫。
(三)、控制,使稳定,使平静:压价。压住阵脚。
(四)、搁置:积压。
(五)、逼近:大兵压境。
(六)、赌博时在某一门上下注:压宝(亦作“押宝”)。
- 游(yóu)
游 yóu(一ㄡˊ)
(一)、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游水。
(二)、不固定: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游击。游弋。游离。游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三)、河流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
(四)、交往,来往:交游。
(五)、从容地行走:周游。游历。游逛。游兴( xìng )。游记。游说( shuō )。游山玩水。
(六)、姓。
公墓减压游相关词语(所含汉字:公 、墓 、减 、压 、游 )
公墓减压游相关成语(所含汉字:公 、墓 、减 、压 、游 )
公墓减压游其他相关